聯系我們
業務咨詢訂艙:
028-85884670
028-85884680
出港客戶服務經理:
胡雨琪:189-8189-7403
王 玲:189-8088-6984
羅 莉:181-0822-9452
潘曉燕:181-0822-2047
李延兵:189-8188-7403
胡 林:134-5861-8897
服務質量監督及建議:
李先生:139-8072-7403
坐飛機時,你是否遇到過臨時變更機型的情況?
近日,就有一位知名人士在微博上抱怨,登機后發現原定的大型寬體機臨時換成了她認為“不那么安全”的窄體機。為此,她向航空公司索賠并獲得了一定的賠償。
這樣的抱怨,也引起了業界關于小飛機是否一定比大飛機不安全的討論。
那么,窄體機是否真的不安全?什么樣的飛機才是最安全的呢?現在就來說說,到底該如何評判一款機型安不安全。
首先,每一款機型在投入商業運營前,都要經過嚴格的適航審定。
什么是適航審定?它是民航監管機構對新型號飛機按照適航標準進行的審查。通過適航審查后,政府會頒發“型號合格證”,表示這款飛機的安全性設計符合適航標準規定的“最低安全性要求”。
這里所說的適航標準,各國有所不同。比如,ARJ21新支線飛機遵循的審定標準就是與國際接軌的,基本上是依據美國的標準制定,而且試飛的六年里審定標準本身就經歷了5次升級。
探尋飛行中最危險的點,是試飛的重要目的。比如,“單發失效”這個科目,就是要關閉本要同時打開的兩臺發動機中的一臺,查看飛機的飛行狀態。這些在商業飛行中幾萬飛行小時才可能出現一次的小概率事件,是試飛員們經常要主動去做的試驗。
所以,一般來說,經過嚴格的適航取證考驗的飛機,應該是安全可靠的。
然而,給了適航證,飛機是不是就完全沒有問題了?
當然不是。
一個全新的機型在投入使用初期,都有一個“可靠性增長期”,在這段時間內,飛機通常會遭遇這樣那樣的故障和問題,而隨著使用磨合的增加,飛機的可靠性也會不斷提升。
此外,新的機型往往會使用一些新材料或新科技,創新在帶來優勢的同時,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。
總的來看,航空技術發展到現在,因飛機硬件、設備上的問題而發生空難的比例已經很低了,人為因素其實是空難發生的最主要的原因,其中包括飛行員的能力、飛機維護人員的保養維修水平以及機場、空中管制人員的配合等方面。
從這方面來看,選擇靠譜的航空公司,比選擇什么機型顯得更重要。
最后,還想說的是,乘坐飛機依然是相對安全的出行方式,每年空難死亡人數和事故率要遠遠低于其他交通方式。
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每年約有124萬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。而飛行事故檔案局的統計顯示,空難死亡人數最高的年份是1972年,共有3346人死于空難。也就是說,坐飛機比乘車更安全。
此外,在對航空安全的討論中,飛機安全座位圖和安全機型排名曾一度在網上盛傳。其實,最安全座位的說法并不科學,因為位置安不安全與空難的具體形態、撞擊點等密切相關。所以,與其糾結坐在哪里更安全,不如全程系好安全帶來得更現實。